
“我们强调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炒股配资安全。”
“我们将按照我们的事业可持续成长的要求,设立每个时期的合理的利润率和利润目标,而不单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华为基本法》里的这两句话可谓一字千金,言简意赅,大道至简,道明了企业的真理。
老方说华为的精神财富被严重低估了是有原因的,比如某造车新势力在跟华为过招后才猛然发现自己跟一流企业的差距那么大,自己公司那些痛不欲生的问题华为早在几十年前解决了。
总有一天企业界会意识到华为的成功对中国企业有多大的贡献。
成长最大化:真正的竞争降维致胜策略,这才是任正非的顶级心法!
老板们都关注竞争,大家都想赢,毕竟没有谁想做个败军之将。但如何才能赢得竞争呢,特别是竞争对手还非常强大的情况下?
展开剩余80%任正非创业的时候条件很差,华为非常弱小,国内外的竞争对手大都比华为强,如果只是从世俗强弱的角度看,华为根本不可能赢。别人上百年的企业,无论资金还是技术、人才都比强,你怎么赢?
事实上华为就是赢了,只用二十多年就做到了通信行业领先,超越了诺基亚、爱立信等豪强。
之所以如此,老方说跟任正非的商业认识有关,在他看来竞争对手都是“友商”,华为的真正敌人是自己,进攻是要朝着自己进攻。
这不是谦虚啊,这其实就是“成长最大化”的内涵,是降维致胜的策略,也是顶级的竞争心法。
为什么说“利润最大化”不如“成长最大化”聪明?
前者是强调眼下的好处,后者是兼顾眼下和长期但更侧重未来的好处,就这么简单。
在《华为基本法》里,有专门谈到了华为公司的成长逻辑。时机和赛道的选择很重要,大市场才有大规模,无论是通信设备还是手机、汽车都是如此。然后是机会、人才、技术和产品这四种牵引力的循环,再就是速度,华为追求在一定利润率水平上的成长的最大化,只要比竞争对手跑得快,那就能赢。
关键的是对成长的管理,“我们不单纯追求规模上的扩展,而是要使自己变得更优秀。”如我们所知,企业界多少公司都是毁在了盲目扩张上,跑起来后刹不住车是最危险的。
最后还有各个阶段采取灵活机动策略的问题,所谓与时俱进,就是顺势而为,不断自我提升,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要是只侧重利润,公司赚钱太多,那战略投入就不足了,到时候后继乏力,不能继续赚钱才是后悔莫及。
“华为矢志不渝地追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从未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就是生存、发展能力不断被提升。”
所以说华为的策略更明智,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包括国家,都要以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为大原则。
心中无敌则无敌于天下。
如果你的心思是集中在竞争对手身上,觉得同行是冤家,恨不得把同行都打败,那就犯了“心里是锤子眼里都是钉子”的错误。
可以把竞争对手当老师,当榜样,学习他们先进的地方,从竞争中学会竞争,比如华为一开始做海外市场就是不断地学习西方通信巨头,一点一点学习,最终是超越了“老师”。
不要学习美国商人那套,跟职业杀手一样,动不动要用什么策略干掉这个,用什么手段干掉那个,最后唯我独尊,独霸天下。鲍尔默在微软时候就是这样干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了,根本不行,等纳德拉上位后强调开放、合作微软才又焕发生机。
人都是被自己打败的,你先有了失败的内因,别人才有机会打败你。商场如战场,尽管有时候甚至更残酷,但终究不是你死我活的战场,要知道华为在通信领域跟竞争对手也是有大量合作的,大家共同维护商业生态,合作共赢。
最要紧的是你自己的成长速度,你要跟自己比,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从而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把客户服务好,那你自然就赢了竞争。
竞争是常态,不要指望没有竞争对手,这样的生意是没有前途的。
你无法战胜一个不以赚钱为目标的企业。
强调格局,不强调利润。很多创业者上来就说自己要赚多少钱,你为什么不能想着自己要利益多少人呢?
大机会时代不要机会主义。利润低一些,市场规模大一些,多一些创新,多创造一些增量价值,而且重要的一点是你跑得要快,进化速度非常关键,长期主义并不代表可以慢慢来。
只要你成长最快,那就没有人是你的竞争对手,如果你发展迟缓,那谁都是你的竞争对手,你就无法驾驭市场上的价格竞争,日子就难过了。
最后,我们还要学习华为“深淘滩,低作堰”的哲学,所谓深淘滩就是多挖掘一些内部潜力,确保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投入,确保对未来的投入,即使在金融危机时期也不动摇;而低作堰就是不要因短期目标而牺牲长期目标,多一些输出,多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
这样你不断日拱一卒炒股配资安全,日积月累之下就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发布于:山东省一鼎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